贸商网本站服务帮助中心手机版

贸商网

  • 全站
  • 招商
  • 供应
  • 求购
  • 产品
  • 资讯
  • 展会
  • 企业
您现在的位置:贸商网 > 资讯中心 > 电子商务 > 浅析社交产品解构和突围

浅析社交产品解构和突围

时间:2015-07-01  作者:贸商网  点击:91  评论:  字体:T|T
  先不去谈社交类产品的类型,整体上来说,社交类产品主要解决的需求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对应到产品需求是:发现关系、沉淀关系、活跃关系。纵览市面上的社交类产品,几乎可以囊括在这三个场景中,只是各类产品的重心各有差异。
 
  最近很忙,但还是忍不住熬夜写文,谈谈这个话题:社交类产品。
 
  起因是好友所在公司在做一款社交类新产品,这些天聊来聊去,聊high了。索性把我们之间探讨过的一些问题,大致整理一下:
 
  一、解构:社交的三大产品需求
 
  先不去谈社交类产品的类型,整体上来说,社交类产品主要解决的需求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问题。对应到产品需求是:发现关系、沉淀关系、活跃关系。纵览市面上的社交类产品,几乎可以囊括在这三个场景中,只是各类产品的重心各有差异。比如:
 
  早期微信的社交重心在于沉淀关系,通过对qq、手机通讯录的关系重塑来沉淀熟人关系,其切入点是语音聊天。微信发展过程中,附近的人、摇一摇等解决的是发现关系的场景;而朋友圈是解决的是活跃关系的场景。
 
  再比如早期陌陌的社交重心在于发现关系,本质上陌陌是以位置关系来发现人与人的连接,转型后的陌陌以兴趣关系来发现人与人的连接。值得指出的,兴趣除了可以发现关系,同时可以解决沉淀关系的作用。而陌陌的活跃关系则需要通过“运营”来推动。
 
  那么反观国内社交类产品乱象,整体上可以发现几大现状:
 
  1、发现关系的产品玩法多:
 
  发现关系是市面上众多产品的切入点。距离、兴趣、随机匹配(漂流瓶、摇一摇等)、随机电话、随机视频、匹配计算、图片like点赞等等,玩法很多,本质上是解决了发现关系的场景。很多产品正是通过这些趣味性的玩法吸引了一定量的用户,但问题在于引来了用户,却留不住用户。如果能正真解决好发现关系的场景,其实也是不错的,特别是对于冷启动的产品,具有趣味性的爆点是产品起步的重要因素,市场这么大,蛋糕总会有的,但是很多产品在发现关系上还缺少火候。另外,mr汤进er个人觉得只停留在发现关系场景下,产品是没有未来的。
 
  2、沉淀关系难:
 
  前面提到了留住用户难,关键的点就在于无法沉淀用户。很多陌生人社交产品非常头疼的问题是,用户来了,在自己平台上发现并建立了关系,结果他们相互加微信,加qq去了,苦不堪言。那么沉淀关系的机会点如何呢?下文会谈到。
 
  3、活跃关系缺乏深度:
 
  活跃关系其实是解决产品用户粘性的问题,活跃关系和沉淀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市面上的产品大多数通过话题运营、活动运营等等手段来活跃关系,但仔细研究后会发现大多数的产品运营是缺乏深度的,具体说是运营短期性,缺乏关系沉淀价值等。陌陌、微博等在解决活跃关系问题上做的就相对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研究。综上现状,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市面上社交类产品的成败原因,大体上没有逃出这三大关系场景。
 
  二、解构:社交的文化根源
 
  做社交类产品和做工具类、游戏类产品的差别还是很大的,社交产品更注重产品背后的人性和文化根源的思考。很多在国外很火的应用,在国内就很难火起来,返观,而国内应用国际化的难度也很大。这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是明显的:
 
  1、保守vs开放
 
  中国人保守、内敛和中庸,而西方人更直接、开放。因此在国内,如何破冰,成为陌生人建立关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通过位置、匹配把双方拉在一起就可以沉淀关系了。中国人的社交需求:话题!也就是可以聊的点或者过度的借口。就市面上大多数“约炮”类社交产品而已,缺乏必要的话题引导,直接渲染约炮氛围,某种意义上可以吸引一部分用户,但就目前的国内文化现状,时机还不成熟,因为中国大多数女性是都是内敛的(中国人变得更直接、开放是大势所趋的,但需要时间)。
 
  而西方则不同,举个朋友讲的例子:一个某西方的美女交换生和朋友去酒吧,high的过程中看上了某男,直接让朋友告诉某男:我在卫生间等他。导致某男兴奋不已。
 
  2、”all in one”or“all for one”
 
  再讲一个中西方差异。在国内,马太效应明显,微信、qq、微博等成为大多数国人的社交工具,大多数人不会每天在不同社交应用之间穿梭,all in one的概念已经在国人文化中根深蒂固。如果qq没了截图功能,绝对骂声一片。而国外用户则没有这种文化,他们聊天工具就是用来聊天,截图应用就是用来截图,文件传输应用就仅仅是传输文件。再比如,大多数美国人会在不同社交应用间穿梭,以满足不同的社交需求,facebook、twitter、whatsapp、instagram、line都会用,因为不同的app有不同需求的关系链。
 
  因此在国内做社交产品,沉淀关系链难也是可以理解的,发现的关系被拉到微信或qq中,以满足all in one的文化根源。那么,回答之前的遗留问题:沉淀关系的机会点在哪?在沉淀关系上,差异化和细分市场成为重点思考的机会点,不深聊。举个例子:工具类社交是差异化的一个方向,其中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mr汤进er一起聊聊(个人原创微信公共号:chuangshe_space;微博、知乎、简书:@mr汤进er)。
 
  三、解构:社交产品的调性其实很重要
 
  现在重新概括下,就是产品传达给用户的主观情感感知是什么样的!是积极向上的?邪恶污秽的?外向的?内向的?高大上的?丝文化的?等等。产品调性在社交类产品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如何把控好产品调性非常值得玩味。比如说微信的调性是内向的,而微博则是外向的。

(编辑:admin)

顶一下
发表评论

共有0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贸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转载请必须注明贸商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站服务:QQ:2632106543 广告洽谈:QQ:2632106543 Email:2632106543@qq.com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6030072号-7

版权所有 贸商网 Copyright ©2014-2024 mao3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