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商网本站服务帮助中心手机版

贸商网

  • 全站
  • 招商
  • 供应
  • 求购
  • 产品
  • 资讯
  • 展会
  • 企业
您现在的位置:贸商网 > 资讯中心 > 物联网 >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时间:2017-02-27  作者:贸商网  点击:115  评论:  字体:T|T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作者:卫红,王小辉,周鸿飞,刘志宇,曹一鸣,黄涌

摘要:LED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提高,目前LED正逐渐向大功率、高光强的趋势发展。但在追求LED照明高光强的同时,由于主流LED灯具色温(集中在5600-6500K)过高,偏离了大众对民用照明的视觉感受,给人过于刺眼的问题也随之影响了LED照明的普及和发展。而LED混色照明中色温也是相当关键的因素之一。

 本文探讨了LED照明中色温因素对照明效果、显色指数及对人视觉能力的影响、实现LED照明色温可调节的方法及色温在LED检测中的影响;并尝试利用在LED照明光学系统中加入降色温光学薄膜的方法,对影响LED照明效果、显色指数、视觉感受及光强检测的色温因素进行探讨。此外也探讨了在照明、影视及摄影等众多LED照明应用领域中达到理想光色方法中色温的影响因素。

 随着白光LED技术的迅速发展,LED照明正逐步进入了各个应用领域,尤其是LED发光效率超越白炽灯及荧光灯后,LED照明正逐步以其显著的节能优势拓展到占全球电力消耗2成的普通照明领域。目前,全球LED的市场超过100亿美元,并以年均增长率超过20%发展起来一个新型的“绿色照明”工业[1]。

  目前,在LED照明中,白光LED的发光效率、配光设计、光衰等问题都已得到了很好地改善。但在LED显色指数、色温及对人视觉能力的影响方面,由于目前以InGaNa蓝色LED芯片为基础光源激发稀土石榴石黄色荧光粉的混色方法所限,在作为普通照明光源的白光LED的光谱、色品坐标、相关色温及显色指数等均很难符合现行的CIE及我国的相关标准[2]。

  从LED发光光谱上来分析,由于此种混色方案中,蓝光光谱过高而红光光谱的偏少(见图1)[3],使得此类白光LED色温只能是5000K以上的高色温光源,低显色性的。日前主流白光LED色温主要集中在5600-6500K。

  而现有主流普通民用灯具(如白炽灯及道路用高压钠床)则是低色温,色温主要集中在2700-3200K。而由于生理因素及心理习惯因素使然,人们已习惯于现有主流照明灯具低色温下的舒适感及可视度。对于白光LED普遍认为过于刺眼,这其实就是由于白光LED的色温范围恰好相当于太阳自然白光的色温范围(5500-6800)内。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对红、绿、蓝三基色LED组合发射的白光,调节红、绿、蓝的工作电流可以使显色性得到一定的提高,甚至能使显色指数达到90。但是这种方法电流的调节复杂,成本较大;且不同的基色光衰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一致性较差。

  所以,作为民用照明用的LED光源一般采用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ED(此类白光LED显色指数一般为80左右)。但此类白光LED光源的光色特性受到工作电流和温度的影响又比较明显。表1所示为不同工作温度下LED光源的参数变化[4],由此可见随着白光LED灯具温度升高,不仅发光效率有所下降,其色温也明显升高了。当温度大于50℃时,色温偏高,显色指数随之下降。主要由于温度升高,蓝光波峰红移,荧光粉波峰变平坦而劣化。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因此,与白炽灯和高压钠灯等常用灯具相比,荧光粉白光LED在色温与显色指数方面的劣势难以通过工况方面的方法解决,目前研究人员也试图通过掺杂红色荧光体等方法研发低色温高显色性的白光LED,但由于此类白光LED中激发蓝光的减少、红光与近红外光部分增多对散热的影响、LED封装技术及成本因素的限制,此类白光LED的发光强度必然会有所下降。如表2所示[5]。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为了降低白光LED的色温,提高其显色性与视觉效果,除了在其芯片、发光材料与封装结构方面进行改进,也可以尝试在LED照明光学系统中加入降色温光学薄膜的方法达到降低LED灯具的色温。

 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

图2给出了常用降色温滤光片的光谱曲线。降色温光学薄膜是在LED灯具前镀制多层的光学干涉薄膜,通过调整薄膜的厚度与折射率的排列,针对白光LED发光曲线,抑制高色温波段光的通过,以达到使透过光线色温降低的目的。与之原理类似的还有升色温滤光片。升、降色温滤光片广泛应用于摄影、影视等领域,调节色温,补偿色彩,以适应不同光线、环境下的需要。


(编辑:mao35  来源:网络整理)

顶一下
发表评论

共有0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贸商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网,转载请必须注明贸商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网站服务:QQ:2632106543 广告洽谈:QQ:2632106543 Email:2632106543@qq.com All Right Reserved.   鲁ICP备16030072号-7

版权所有 贸商网 Copyright ©2014-2024 mao35.com